网站首页 关于宏源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 
公司新闻行业新闻行业知识

公司全名:宝鸡市宏源钛业有限公司
地址:宝鸡市高新区高新十八路南段
手机:15332275975
电话:0917-3800816 
传真:0917-3969886
邮箱:hyti@hyti.cn
网址:http://www.hyti.cn

首页 - 文章中心
文章来源:网上搜集 访问3186次 2016-1-6 9:06:12
  2015年,是一个特殊的年份,在“十二五”收官“十三五”揭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。2015年,对于中国钛产业来说是十年大发展的辉煌落笔。因此,需要简约回放我国钛产业十年发展的历程,才能看到“钛难”朝着“钛好”转型升级的跨越——2004年底,我国海绵钛产能仅为4500 吨。其中遵义钛业3000吨,抚顺钛厂1500吨,这时国内只有两家海绵钛企业。
  2005年底,我国海绵钛年产能已达13000吨,其中遵义钛业为1万吨/年,抚顺钛厂为2000吨/年,辽宁朝阳百盛锆业有限公司为1000吨/年。遵义钛业率先成为我国第一家5000吨级海绵钛产能的规模化企业,当年连跨5000吨、1万吨产能的台阶。这一年我国海绵钛产能比上年增加8500吨,企业增加为3家。海绵钛价格一路攀升,最高接近30万元/吨,利润空间极其诱人,导致“十一五”开年的2006年服装商、房地产商等风起云涌,重金投资海绵钛。“钛热”席卷钛产业,国内出现“钛”赚钱的热浪。
  2005年6月,记者《走进钛工业关注钛发展》中提出:“国家应从宏观控制入手,建立完善的准入机制,把现有海绵钛企业建设成我国经济规模的海绵钛资源型企业,以保障钛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。”同时,建议“现在对海绵钛行业跃跃欲试的一些地方政府、投资商还是应冷静而思,冷静而行,仔细分析这‘热’起来的市场背景,千万不要在‘冷热’之中‘赔了夫人又折兵’”。
  遗憾的是“十一五”期间,在利益驱使刺激下,钛及钛加工企业如“雨后春笋”般袭来,海绵钛企业从南到北一片“钛热”。国有、民营共发展,大大小小的海绵钛企业由2005年的3家增加到20多家,产能由1.3万吨膨胀到15万吨左右。“十一五”初期掀起的“钛热”也在“十一五”后期开始降温,“十二五”则是一些盲目投资商、盲目扩产企业悔不当初。这期间有倒下的国有海绵钛企业(抚顺钛厂),有损失惨痛而关门的民营投资商(贵州西南钛业等),有被兼并收购的民营企业(宝钛华神、遵宝钛业)。有“后发制人”的国有新建钛厂(双瑞万基),有“后发赶超”的民营企业(朝阳金达)。钛加工企业出现新生代西部超导、湖南金天、云南钛业、西部钛企联等。
  产能过剩导致钛产业严重透支、稀薄了企业利润。“十二五”期间钛及钛加工企业纷纷感受到了市场劲吹的寒风,2014年、2015年几乎是全行业亏损。尽管国家先后几次出手收储海绵钛及钛锭,但仍然无力扭转产能过剩的势头。于是,市场以“不相信眼泪”的规律对产能过剩进行洗牌,在优胜劣汰、推陈出新的生存法则中,钛产业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宝钛集团周围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分走了一些宝钛集团民品市场的“奶酪”,导致民品利润严重稀薄甚至亏损,西部超导则成为高端钛材领域的后起之秀。
  海绵钛企业中,新建的国有企业双瑞万基,民营企业朝阳金达、宝钛华神、朝阳百盛等抢去了遵义钛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,致使遵义钛业市场占有率从85%滑落到目前的20%以下。我国建设的第一家国有钛厂抚顺钛厂终因“体力不支”而倒下。以质取胜的朝阳金达成为西部超导海绵钛主要供应商,谋求做大与船舶形成上下游链条关系的双瑞万基终于在2015年的海绵钛实际产量中位居全国第一,遵义钛业保持了40多年的“全国第一”位置被双瑞万基替代。
  “十二五”期间,一场由产能过剩引发、市场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在钛产业自身的修复过程中出现了“推陈出新”的变化。当然,不可否认在产能过剩的亏损阵痛中,也练就了一些钛企必须“看进去未来,靠智慧生存”的本领。

1  


  上一篇:2015中国钛工业:从“钛难”中突围  
  下一篇:新年送礼送钛表  
Copyright © 2008 - 2024 hyti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
宏源钛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宝鸡商务网 备案号:陕ICP备19022830号-2